

广州北望,一架架飞机在白云机场新航站楼冲上云霄,花瓣造型的T3航站楼迎送八方宾客;眺向南边,两次穿江的海珠湾隧道即将开通,通车后预计中心城区到广州南站的车程最短一刻钟;漫步街头,广州道路提质焕新,人行天桥联通社区,有效满足“十五运”期间大客流集散需求,也有效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放眼湾区,城际铁路编织成网,广州与湾区其他城市从互联互通走向直连直通……

从“全球枢纽”到“湾区网络”,从“民生通道”到“战略动脉”,广州以交通为笔,在全球与湾区、城市与生活之间,绘就一张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图;当下密集落地的工程,既是为即将开幕的十五运会筑牢保障网,又以“枢纽升级、网络互联”的坚实基础,为“十五五”落实国家交通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01
枢纽能级跃升,强健城市筋骨
“加强跨方式一体衔接”被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成为推动交通系统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引,这在广州交通建设中可以找到鲜明实践。
十五运会开幕在即,广州秉持“办赛事就是办城市” 的思路,以靶向性交通项目破解出行痛点,进一步强化交通这一城市“筋骨”,以跨方式一体衔接提升枢纽能级。
白云机场T3航站楼的启用便是生动诠释。T3 航站楼投用后,白云机场形成“5条跑道+3座航站楼”的配置,年旅客吞吐能力达1.2亿人次,跻身全球大型枢纽机场行列。让市民游客和十五运会赛事人员更惊喜的是“空铁联运无缝衔接”,下了飞机上城铁,最快36分钟到广州南站。“飞机+铁路”的立体化转运,不仅服务赛事,更推动交通枢纽从“规模扩张”向“功能跃升”质变,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新标杆打下基础。

这种枢纽升级并非单点突破,而是“十四五”期间广州立体交通网络系统性建设的成果。
“坐11号线去北京路,不用再换乘好几趟了!”市民张阿姨口中的地铁11号线,是大湾区首条地铁大环线,串联起16个换乘站,绕着环线走一圈,就能轻松抵达老城商圈、新兴片区,还可通过环线分流广州东站客流,让十五运会运动员与观众出行更高效、更舒心。
地铁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开通,进一步提高了重要交通枢纽和全运会展馆周边重要站点的公共交通通达性。这五年,地铁新增运营里程237.3公里,总里程达768.4公里,覆盖11个行政区,实现“区区通地铁”目标。

地铁13号线二期
公路网络的升级同样步履不停,为城市交通注入强劲动力。“以前从南沙到深圳要1小时,现在走南中高速,20分钟就到了!”路网织密带来的便捷,经常往返广深两地的司机深有体会。过江通道的突破更让出行效率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高快速路总里程突破1260公里,“三环十九射”的路网格局不断强化和完善。

南中高速新隆互通
机场第二高速南段工程将结合十五运会的保障工作安排在近期实施分段开通,其中白云机场至广河高速段将在全运会前开通,届时市民从天河区、黄埔区经此可直达白云机场T3航站楼,未来到T1、T2航站楼也将在30分钟内。

即将开通的机场二高茶山主线桥
交通项目从图纸建成工程,不仅为十五运会提供“内外畅通”的保障,还让广州在“十五五”落实“跨方式一体衔接”战略时,具备更成熟的硬件基础与实践经验。
02
湾区协同加速,提升区域动能
大基建通车,给市民带来了便利,给社会带来了活力,给城市带来了动力,给湾区增进了协同。

市民乘坐轨道交通新线路
广州东环城际(番禺—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和广惠城际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通车,大湾区城际铁路从“线”飞跃到“网”,实现了广州30分钟抵达佛山、东莞中心城区,60分钟覆盖肇庆、惠州中心城区,90分钟通达清远中心城区,湾区快速交通圈正加速成形,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提供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
“广州的交通出行越来越方便,大湾区城际说走就走。早上从琶洲出发,中午到东莞吃烧鹅濑,傍晚在惠州西湖看落日。”市民徐先生感叹。观众前往其他赛事举办城市观赛,也将更加畅通无阻。
广佛同城化的步伐,也因交通更加轻快。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工程等通道的贯通,统筹考虑广佛两地核心城区的交通流量与产业布局,将通行时间从“半小时”压缩至“5-10分钟”,实现“两市交通网无缝衔接”。
年底将通车的增天高速是广州东部与中心城区的快捷通道,建成后能提升广州内联外通水平,推动“东进”“北优”战略,释放旅游等资源活力,助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同时,增天高速还将完善珠三角区域高速路网,加强广州与河源、佛山等城市的联系,对助力广州高水平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意义,为区域协同发展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
人民城市为人民,赛事所推动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不仅为十五运提供交通支撑,更在“十五五”期间为落实“跨区域统筹布局”打下基础。未来,随着更多跨城通道的统筹建设,广州将进一步发挥门户枢纽作用,推动湾区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03
民生与战略共振,幸福一座城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最终落点是“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广州“通过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理念与之不谋而合。
今年以来开展的道路品质提升工作,不但围绕重要场馆进一步提升了赛事道路环境功能,还聚焦重要枢纽、重点地段开展了路域环境改善工作,通过治理路面病害、涂装污浊的桥隧结构、整改人行道无障碍设施等措施,让路更平,桥更美,出行更舒适便捷,切实增强了广州市民交通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广州的交通建设着眼于“大处”锻造城市筋骨,构筑起连接全球、贯通湾区的交通网络;也用心于“微处”畅通城市血脉,以一个个民生项目解决市民出行的“急难愁盼”,让交通建设的红利渗透到城市末梢。
天河东站人行天桥的开通,让附近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大家纷纷点赞:“原来去奥体中心要绕个弯、上高架,大概要20分钟,现在5分钟就能到。”“站上来视觉效果好,带小孩走路特别安全。”在十五运会期间,它可以高效承接大客流集散,保障赛事出行;平日里,其无缝连接奥体新城、黄村等社区,居民过街不用再跟车流“抢时间”。

天河东站人行天桥
五山路立交改造后,附近居民也少了不少烦恼,从五山片区进出广园路,无须绕路掉头,一下省了约4公里路程。

五山路立交
广园路下塘西路立交大修工程不仅提升了区域交通效率,也为“十五运”期间城市交通顺畅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车后,附近居民说“灰尘和噪音明显少了,交通顺畅多了”,还有网友拍了自驾视频说:“一路畅通,来回只要14分钟,比以前省了15分钟”。

下塘西立交
广州悉心打造匠心工程,先后完成59个道路改造项目和1085块交通标志牌优化。对东风路、环市路等路面169万平方米的沥青刨铺翻新,在中山大道、广州大道等6条路段设置约19.7公里机非共享车道。市民走在解放北路、东风路、环市路等路段,会发现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广州城市道路面貌焕然一新。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汇聚成市民幸福感的提升,让城市更有烟火气与归属感。

广园快速路品质化提升焕新装
从白云机场T3航站楼的“跨方式一体衔接”,到串联湾区的“跨区域统筹布局”;从服务民生的“人行天桥”,到支撑产业的“快速通道”,广州“十四五”交通建设答卷既有连接世界的宏大格局,也有贴近民心的细腻温度,彰显着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十五运会发令枪响起,这些纵横交织的交通动脉,不仅将见证赛场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还将成为广州迈向“十五五”新征程、助力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的“加速器”。未来,随着增天高速、清花高速等更多交通项目落地,广州将继续以硬联通筑牢枢纽优势,让客货运输更高效、同城生活更便捷,为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交通活力”。
来源丨广州交通、广州日报新花城





股票配资资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